首页 > 期刊社动态 > 正文

  

2025年5月27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2025年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前沿论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服务月活动暨《中国机械工程》机械人学堂第8期活动)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用线上会议方式,通过网络会议室,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视频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视频号,蔻享学术直播多种方式分别面向特邀代表、专业群体和大众群体进行传播,总观看人次超过7300。

围绕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主题,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6位本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和优秀研究团队的代表作专题报告会议重点面向切削控形与控性、多能场复合/组合加工、制造表面与服役演化等研究方向进行交流与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陈自才主持。他首先代表主办方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和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方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欢迎大家在线莅临会议,并介绍了举办会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他提到:当前航空航天复杂关键构件高性能制造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于突破“控形”与“控性”的协同调控机制,这一关键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中国机械工程》特邀多位本领域前沿学者共同组织策划了“航空航天复杂关键构件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研究”专题(已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为更加深入探讨航空航天复杂关键构件高性能制造领域控形与控性相关的前沿技术,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和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了本次前沿论坛。



接下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驻会副理事长王国彪教授致开幕辞。他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莅临2025年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前沿论坛的各位专家、科研工作者、学会的会员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向协同工作、确保会议顺利召开的组织单位、支持机构以及即将带来精彩报告的专家们表示了衷心感谢。王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高性能制造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沿,也是关系到我国未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次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前沿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多位本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和优秀研究团队的代表作专题报告,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从学术交流中获得新知识,激发新思维,进而对各位的学术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有所裨益。



  论坛开幕式后为学术报告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由大连理工大学孙玉文教授主持。


  第一个报告来自合肥工业大学韩江教授。韩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高端装备动力传动高性能齿轮精密加工技术》。报告详细分析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动力传动齿轮因形性要求更高而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介绍了高性能齿轮的两种精密加工方法;探讨了高性能齿轮精密加工特殊性、技术难点与重点和目前研究热点,在分析高性能齿轮精密加工面临的科学问题基础上,结合近年在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团队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高性能齿轮精密加工、机床及数控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就高性能齿轮精密加工形性控制提出思考和建议。



  第二个报告由西北工业大学姚倡锋教授带来。姚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整体叶盘表面完整性抗疲劳加工研究进展》。报告主要从基本概念、表征模型、应力集中敏感性、评价体系、抗疲劳机理、控制原理和技术效益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表面完整性相关理论;以航发整体叶盘研制工程问题为背景,介绍了整体叶盘高效铣削表面完整性控制、光整加工工艺及装备开发、多工艺复合抗疲劳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三个报告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岳彩旭教授。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面向智能加工的刀具状态监测研究》。报告围绕刀具磨损智能监测技术展开,提出多传感器融合策略,并通过物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及混合模型的创新结合,实现刀具状态的准确监测。包括:基于切削力、振动、声发射等多源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开发了基于堆栈稀疏自编码网络、生成对抗网络及元学习等智能监测模型;同时,展示了薄壁件加工案例,验证了刀具状态智能监测终端的有效性。最后,展望了智能算法与数控系统融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刀具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学术报告环节的第二部分由姚倡锋教授主持。



  第四位报告人为孙玉文教授。孙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高性能复杂薄壁构件加工过程仿真与精度保证技术》。报告围绕高性能复杂薄壁构件的精密加工难题,介绍了切削加工过程仿真建模、切削刀具磨损预测及减磨刀具设计、多因素作用下薄壁构件加工变形预测、加工动力学与在线监控等关键技术,并以精密物理实验构件等进行了加工验证。



  第五位报告人为西北工业大学李祥宇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整体叶盘复杂通道盘铣高效粗加工刀位轨迹规划方法》。报告介绍了一种高效盘铣粗加工开式整体叶盘复杂通道的新思路:首先利用盘铣刀的高效槽切能力进行通道开槽,继而利用“大尺寸”盘铣刀切宽较大的优势变轴铣削叶型复杂曲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坍缩检查曲面法”的盘铣刀全局几何无干涉快速判断方法。给出一种面向切除体积最大的盘铣刀分层槽切复杂通道刀位轨迹规划方法。综合考虑切宽及机床各运动轴速度,给出了一种盘铣刀加工复杂曲面时的刀轴优化新方法,并最终实现盘铣叶型曲面刀位轨迹规划。提出了基于主轴扭矩约束的盘铣加工变进给速度规划方法,并最终构建了面向切削时间最短的盘铣方案优化模型。



  最后一位报告人为昆明理工大学庞学勤副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挤压-切削制备厚度可控的双层梯度结构带材的新工艺及机理》。他详细阐述了挤压-切削工艺在制备双层梯度结构超细晶带材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此工艺的原理,强调通过挤压刀具使工件表层粗晶破碎及使用主刀具剥离工件材料,形成具有双层晶粒尺寸梯度分布的带材。研究内容和结果结合有限元分析和实验表征,揭示了挤出厚度对带材内部材料流动、应变分布及晶粒细化作用的影响,最后验证了该工艺在提升带材强度并保存韧性方面的效果。



  姚倡锋教授最后作了论坛总结。他概述了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内容和成果价值,并再次向2025年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控形与控性前沿论坛的组织单位、支持机构以及报告专家和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


  此次论坛既为航空航天高性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构建了高层次学术交流阵地,又促成了创新思维的激荡与技术理念的交融,期待今后加强多方合作,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持续进阶!